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一月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保
健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比较系统地掌握护理学和相关的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
理能力及科研能力,并具有终生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
(1)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
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而奋斗。
(2) 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珍视生命,关爱护理对象;热爱护理事业,具有
(3) 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符合职业道德标准
(4) 具有与护理对象及其他卫生保健服务人员进行有效交流的意识。(5)
有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具有团队合作开展护理服务工作的观念。
(6) 在执业活动中保护隐私、尊重人格和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文化背景
(7) 树立依法行护的法律观念,在执业活动中,学会用法律保护护理对象
(8) 具有创新和评判精神,具有循证实践、勇于修正自己或他人错误的态
度,树立终生学习观念,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态度。
(9) 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够履
(1) 具有应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 具有初步的急重症的抢救配合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能力。
(3) 具有与护理对象及其他卫生服务人员有效交流的能力。
(6) 具有评判性思维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 具有独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1)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医学基础与临床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基
(4) 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基本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防
(5) 熟悉传染病的防治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关知识。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主干学科应该包括基础医学、护理学及人文社会科
主要课程应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医学基础课程、护理学专业课程及护理学人
公共基础课程通常包括:计算机、外语、政治、哲学、法律、体育、军事理
2医学基础课通常包括:医学统计学/生物统计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
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药理学等相
护理学专业课程通常包括: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包含传染
病护理学、神经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
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研究等相关课程。
人文社会科学课程,通常包括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
教育学、社会医学等相关课程。 鼓励开设包括以上课程内容的创新性、整合性
根据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特点授予医学或相应的学士学位。
的见习时数。应安排不少于 40 周的毕业实习,以确保学生获得足够的护理实践
技能。实习科目应当包括内科、外科(含手术室)、妇产科、儿科、急诊科、精
师资队伍:应配备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其规模须
符合学校的办学规模和目标定位,能够满足教学、科研、教学改革的需要。生师
比应不超过 15:1。需具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带头人,且保证本专业主要课程
的任课教师每门课程不少于 2 人。护理学专业课程的教师应以护理学专业为主,
教师比例不低于 30%,适当配备兼职教师。专业教师应具有执业护士资格及教师
3资格,以保证临床教学需要。建立教师培养、考核制度,及专业培训和交流计划,
物、资料、数字化资源和具有检索这些信息资源的工具。每年根据需要购置补充,
以满足开展护理学专业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需要。建立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使现代
信息和通讯技术能有效地用于教学,使师生能够便利地利用信息和通讯技术进行
自学、获得信息,科学管理和开展卫生保健服务工作。相应课程应选用符合专业
规范的教材,基础课程的教材应为正式出版教材,新开设的专业课程至少应有符
实验室:具有足够的教学基础设施,如教室、多媒体设备、小组学习室、
基础实验室和实验设备、临床示教室、临床模拟技能实验室及设备、教学考核设
施等,以满足师生教学活动的需要,并定期进行更新和添加,确保教学计划得以
实习基地:要有相对稳定的不少于 1 所符合教学医院标准的三级甲等医院
的实习基地(包括校外),以满足实习需要。在校学生与病床总数比应达到 1:
1。学校设有相关部门负责管理临床教学质量;临床教学基地必须成立专门机构,
配备专职人员,负责临床教学的领导与管理工作,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特别
是加强对护理学专业临床技能考试的管理。同时,应积极建立社区护理教学和实
必要的固定资金投入,且有足够的经济支持,有可靠的经费筹措渠道。教学经费
投入应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并根据需要相应增加。每年的生均教学经费不低于
(1) 描述护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工作方法、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本课程主要介绍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学
的基本概念、护理学主要的相关理论与专业理论、护理程序、护患沟通以及帮助
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要,维持患者与环境之间的平衡,提供恢复、维持和促进
最低学时:144 学时(72 学时讲授+72 学时见习)
最高学时:180 学时(90 学时讲授+90 学时见习)
(1) 运用相应的评估技巧与方法对护理对象进行主、客观资料的收集。
(3) 解释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机理、临床特点及评估要点,常见异常体
(5) 描述正常心电图的特点及意义、常用实验室检查项目的标本采集要求
及临床意义、临床常用影像学检查的不同特点及受检者的护理。
(6) 根据所收集的主、客观资料书写相应的护理记录。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包括:交谈技巧与交谈内容;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
估的主要内容与方法,正常人的特点及常见异常体征;实验室、心电图及 X 线等
常用影像学检查的基本要求、临床应用与护理;护理记录书写。 除课堂讲授外,
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际操作练习,以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评估技能等。
(3) 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常用评估项目的正常特点、常见异常体征的特
(4)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正常心电图、心肌梗死等的心电图诊断要点
(5) 实验室常用检查项目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等
(6) 临床常用影像学检查的特点、临床应用与护理。
最低学时:72 学时(54 学时授课+ 18 学时见习)
最高学时:108 学时(72 学时授课+ 36 学时见习)
(1) 说明内科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处理原则。
(2) 识别内科各系统常见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主要并发症。
(3) 解释内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主要抢救措施及常用仪器的使用要求。
(5) 应用护理程序为内科常见疾病患者制定护理计划。
内科护理学主要介绍内科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原则及
最低学时:140 学时(100 学时授课+ 40 学时见习)
最高学时:200 学时(136 学时授课+ 64 学时见习)
(1)简要解释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列出有关的护理问题。
外科护理学主要介绍外科学基本理论及各系统常见疾病知识,包括普通外
科、泌尿外科、胸外科、手术室、骨科、神经外科等各专科的护理。
最低学时 108 学时(72 学时讲授+36 学时见习)
最高学时 168 学时(108 学时讲授+60 学时见习)
(1) 叙述妊娠、分娩及产褥期母体生理、心理变化特征,针对个案制定护
(2) 识别高危孕产妇个案,并针对个案制定护理计划。
(3) 解释妇科常见疾病患者的病因、发病机理、防治原则
(4) 识别妇科常见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为其制定护理计划。
妇产科护理学包括孕产妇护理、妇科常见病妇女的护理及计划生育对象的护
理三部分。孕产妇护理主要内容包括正常妊娠经过及其生理、心理变化特点和护
理,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异常分娩、分娩期并发症及产褥期并发症患者的护理。
妇科常见病妇女的护理主要包括妇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防
治原则及患者的护理。计划生育对象的护理部分主要介绍常用的节育方法、原理
最低学时:63 学时(45 学时讲授+18 学时见习)
最高学时:99 学时(66 学时讲授+33 学时见习)
儿科护理学的主要内容有小儿年龄分期、生长发育、营养及喂养、住院儿童
的护理及小儿护理记录书写;儿童保健及预防接种;小儿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
12最低学时 58 学时(40 学时讲授+18 学时见习)
最高学时 86 学时(56 学时讲授+30 学时见习)
(2) 复述常见精神障碍疾病的病因、类型及临床表现。
(3) 应用护理程序为常见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制定护理计划。
精神科护理学主要介绍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常见的精神症状)、常见精神障
碍疾病的病因、类型及临床表现;以及应用护理程序为精神科常见疾病患者及家
(2) 常见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等)的护理要
最低学时 24h(20h 理论讲授+4 学时见习 )
最高学时 42h(34h 理论讲授+8 学时见习 )
(2) 举例说明护士的道德权利及护士要履行的道德义务。
(4) 应用护理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分析护理实践中常见的伦理问题。
护理伦理学主要介绍护理道德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与护
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以及护理人员与患者的道德权利和义务。
护理心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健康心理学相关内容、常见疾病患者心理以及护
理人员职业心理三部分。健康心理学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以及心理疾病的
理的主要内容;护理人员职业心理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角色心理等内容。
(2) 按计划工作的程序提出解决护理管理实际问题的计划
护理管理学主要包括护理管理的基本概念,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
导和控制五项基本管理职能,以及常用的护理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护理教育学主要介绍当前护理教育的发展和展望,常用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及
在教学中的应用,课程设置的原则及过程,常用的教学方法及技巧,临床教学组
(3) 针对具体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并按规范格式书写开题报告
本课程主要介绍护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内容包括研究问题的确定、文
献查询、研究设计、收集资料的方法、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开题报告和论文书写、
要介绍社区护理的相关概念;社区评估;家庭评估;社区不同人群的健康管理等。
最低学时:22 学时(18 学时讲授+4 学时见习)
最高学时:45 学时(27 学时讲授+18 学时见习)
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本阶段的生产实习后,学生将能够:
(1)结合临床实例解释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的常见病因、临床
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护理程序对所负责的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3) 其他科室:在完成上述科室的临床实习要求的基础上,可根据具体情
定病床数及相应数量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技术项目,以保证实
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本阶段的生产实习后,学生将能够:
(1) 结合具体病例解释外科常见疾病的原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运用护理程序参与外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整体护理。
护理操作;术前常规准备方法以及常见疾病的特殊准备方法;术后常规护理
的范围;掌握常用器械的清洗、消毒及保养方法;准备无菌敷料、手术巾、手术
单等物品;手术物品常用消毒方法;刷手护士及巡回护士工作。
2 例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包括:ICU 常用监护仪器的
操作及维护;常用监测指标的临床意义;急救技术;ICU 常用导管的护理。
包括:专科常见护理操作;术前常规准备方法以及常见疾病的特殊准备方法;术
后常规护理和常见疾病的特殊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承担教学的医院需设有普外科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或其他的专科病
定量病床数及相应数量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和专科护理技术项目,以
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本阶段的生产实习后,学生将能够:
(2) 识别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常见合并症及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表现,
(3) 识别妇科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术后并发症,为妇科常见病患者
(4) 介绍妇产科常用的诊疗器械名称、使用范围、清洗、消毒及保养方法。
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护理程序对所负责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①产前门诊:产前检查的程序及内容;为孕妇提供孕期保健指导。
产过程,并正确处理产程;初步判断异常分娩个案的临床表现,并参与相应的处
①妇科门诊:参与妇科门诊患者的接诊、诊治及护理工作;熟悉常见妇科诊
②计划生育门诊/病房:参与护理对象的接诊、诊治及护理工作;参与计划
需设有产科病房、产房、妇科病房、妇产科门诊、计划生育门诊/病房等部
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本阶段的生产实习后,学生将能够:
(1) 评估小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并能结合临床病例判断疾病对生长发育
(2) 识别儿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为儿科常见病患儿提供整体护理。
②识别新生儿常见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并实行整体护理。
熟悉门诊各项工作:包括初检室、观察室、隔离室,注射室,传染病的防治
需设有儿科病房、儿科门诊、新生儿病房等部门的医院供同学实习。
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本阶段的生产实习后,学生将能够:
(1)结合临床实例解释精神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处
(2)应用护理程序为精神科常见疾病患者制定护理计划。
(2) 参与不少于 2 种常见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的护理
完成本阶段的生产实习后,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将能够:
(3) 参与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工作至少 1 次。
(1) 实习基地符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要求,能按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