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适用专业:护理学(专本)
教学时数:总学时:28 (理论:16学时,实践:12学时)课程学分:1.5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考核方式:考查(开卷)
教材:席淑新,赵佛容.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2017.7
参考书目:《口腔科学》,张志愿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眼科学》,惠延年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田勇全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一、考核目标
《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是阐述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整体护理规律的专业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眼、耳鼻咽喉、口、气管、食管等器官的局部疾病状态和整体健康状况,要求熟悉各科病人的基本特征和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症状体征,进行整体护理,做出护理诊断,提出预期目标,制定护理计划,通过科学的护理帮助病人恢复健康状态。
二、考核要点
单元 |
细目 |
要点 |
一、眼的应用解剖与生理 |
1.眼球的应用解剖与生理 |
(1)眼球壁的解剖结构与生理 |
(2)眼球内容物的解剖结构与生理 |
2.视路 |
(1)视神经 |
(2)视中枢 |
3.眼附属器的应用解剖与生理 |
(1)眼眶 |
(2)眼睑 |
(3)结膜 |
(4)泪器 |
(5)眼外肌 |
二、眼科患者的护理概述 |
1.护理评估 |
(1)健康史 |
(2)身体状况 |
(3)辅助检查 |
(4)心理社会状况 |
2.眼科患者的检查与护理配合 |
(1)眼部检查 |
(2)视功能检查 |
(3)眼压检查 |
(4)视野检查 |
(5)其他检查 |
3.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
(1)手术前护理常规 |
(2)手术后护理常规 |
4.常用护理技术操作 |
(1)目的及用物准备 |
(2)操作方法 |
(3)注意事项 |
三、白内障及青光眼患者的护理 |
1.概述 |
(1)概念 |
(2)病因 |
(3)分类 |
(4)临床表现 |
2.疾病 |
(1)概念 |
(2)临床表现 |
(3)治疗要点 |
(4)护理评估 |
(5)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
四、耳鼻咽喉科患者的护理概述 |
1.护理评估 |
(1)健康史 |
(2)身体状况 |
(3)辅助检查 |
(4)心理社会状况 |
2.耳鼻咽喉科患者的检查与护理配合 |
(1)耳部检查 |
(2)鼻部检查 |
(3)咽部检查 |
(4)喉部检查 |
3.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
(1)手术前护理常规 |
(2)手术后护理常规 |
4.常用护理技术操作 |
(1)目的及用物准备 |
(2)操作方法 |
(3)注意事项 |
五、咽科患者的护理 |
急性扁桃体炎 |
(1)咽部解剖结构与生理 |
(2)概念 |
(3)病因 |
(4)临床表现 |
(5)治疗要点 |
(6)护理评估 |
(7)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
六、鼻科患者的护理 |
1.急性鼻窦炎 |
(1)鼻部解剖结构与生理 |
(2)概念 |
(3)病因 |
(4)临床表现 |
(5)治疗要点 |
(6)护理评估 |
(7)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
2.鼻出血 |
(1)概念 |
(2)病因 |
(3)临床表现 |
(4)治疗要点 |
(5)护理评估 |
(6)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
七、喉科患者的护理 |
喉癌 |
(1)喉部解剖结构与生理 |
(2)概念 |
(3)病因 |
(4)临床表现 |
(5)治疗要点 |
(6)护理评估 |
(7)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
八、气管食管异物患者的护理 |
1.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护理 |
(1)气管支气管的解剖结构与生理 |
(2)概念 |
(3)病因 |
(4)临床表现 |
(5)治疗要点 |
(6)护理评估 |
(7)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
2.食管异物的护理 |
(1)食管的解剖结构与生理 |
(2)概念 |
(3)病因 |
(4)临床表现 |
(5)治疗要点 |
(6)护理评估 |
(7)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
九、口腔的应用解剖与生理 |
口腔的应用解剖与生理 |
(1)口腔前庭 |
(2)固有口腔 |
(3)牙齿与牙周组织 |
十、口腔科患者的护理概述 |
1.护理评估 |
(1)健康史 |
(2)身体状况 |
(3)辅助检查 |
(4)心理社会状况 |
2.口腔科患者的检查与护理配合 |
(1)一般检查 |
(2)专科检查 |
(3)常用检查器械 |
(4)常用检查方法 |
(5)口腔及牙齿检查 |
3.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
(1)手术前护理常规 |
(2)手术后护理常规 |
4.常用护理技术操作 |
(1)目的及用物准备 |
(2)操作方法 |
(3)注意事项 |
三、考试形式、内容、比重
(一)日常考勤:占总成绩10%。采取随堂点名、提问等方式。包括课堂出勤、纪律、表现三个方面。
(二)平时考核:占总成绩60%。由阶段测验、实验考核二部分成绩组成
1、阶段测验占30%。
2、实验考核占30%。包括平时表现、实验报告等。
(四)期末考试:占总成绩30%。
考试题型、题量、分值;考核认知层次为记忆性占*%,理解性占*%,应用性占*%。
试卷构成 |
认识层次 |
题型 |
总分值 |
试题数量 |
每题分值 |
记忆性 |
理解性 |
应用性 |
填空 |
20 |
10 |
2 |
30% |
40% |
30% |
名词解释 |
10 |
5 |
2 |
问答题 |
20 |
2 |
10 |
病例题 |
50 |
2 |
25 |
四、考核时间
(一)日常考勤:随堂检查或随机抽查。
(二)实验考核:见习课结束后上交见习报告。
(三)阶段考核:课程进行一半时随堂考试。时间半小时。
(四)期末考核:最后一个教学周课程结束后在课堂进行,时间1小时。
五、成绩评定方式
(一)课程总成绩=日常考勤(10%)+实验考核(30%)+阶段考核(30%)+期末考核(30%)。
(二)总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为合格。不合格者需参加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