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中文/ / 英文):循环系统疾病护理/Nursing of circulatory system diseases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护理学(高中本)
学 时 数:总学时 72 学时,其中理论 52 学时、实验 20 学时
学 分 数: 4 学分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人体基本形态与结构》、《细胞分子生物学》、《免疫和病原生物学》、《病理和药
理学基础》、《护理学导论》、《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
同步课程:《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血液系统疾病护理》
后 续课程:《消化系统疾病护理》、《代谢与内分泌系统疾病护理》、《儿科护理学》、《泌尿系
统疾病护理》、《生殖系统疾病护理》、《神经系统与精神疾病护理》、《运动系统疾病护理》等
教材:
《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王爱梅,李晓明主编,科学出版社,2015
《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徐锦江,梁春光主编,科学出版社,2015
参考书: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 9 版),李继承、曾园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年
《生理学》(第 9 版),王庭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年
《药理学》(第 9 版),杨宝峰、陈建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年
《病理生理学》(第 9 版),王建枝、钱睿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年
《病理学》(第 8 版),步宏、李一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年
《内科护理学》,尤黎明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外科护理学》,李乐之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开课单位:滚球官方体育平台APP内科护理教研室
一、课程简介
《循环系统疾病护理》是一门护理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循环系统的基础知
识和临床疾病护理知识,基础部分主要描述循环系统从胚胎发生到正常的大体解剖结构,组织学微
细结构,生理功能的基础知识,循环系统的临床症状及用药原则,心力衰竭,循环系统疾病的病理
改变等;临床部分主要描述循环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原则、
治疗原则以及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指导、预防保健等内容。
通过《循环系统疾病护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获得关于上述各系统常见疾病发生、发展规律
及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知识,了解护理学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对于常
见疾病进行临床护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与患方有效沟通、获取多种信息资源和进行健康教育等初
步临床综合护理实践能力,涵养探索精神和护理人文情怀。
2
二、课程目标
1.能够理解循环系统常见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等
知识,了解新进展。
2.能够熟练操作循环系统常见的护理操作技能,如除颤、起搏、冠状动脉造影、PTCA 等。
3.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对循环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或护理问题,
制定护理计划,实施初步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
4.能够在初步的整体护理过程中,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主动获取多种信息资源,运用循证
护理的理念。
5.具有针对疾病的预防与康复对患者进行基本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6.能够有意识地培养护理职业精神和人文情怀。
三、课程目标与培养要求对应关系
表 表 1 课程目标与培养要求对应关系
培养要求对应点
课程目标
1 2 3 4 5 6
1.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医
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以及护理学本专业的基
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
2. 掌握生命各个阶段常见病、多发病基本的病因、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诊断防治原则及相关护理知识,初步具备应用护
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 √
3. 掌握常见的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抢救技术及知识,具备初
步配合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和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理能
力。
√ √
4. 掌握生命各阶段的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健康促进和临终
关怀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为护理对象、家庭、社区提供预
防保健及健康教育的能力。
√ √
5. 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和临床用药及药品管理知识。 √
6. 熟悉不同护理对象的基本心理需要和常见临床心理问题的
评估和干预方法,具备与护理对象、其他医护人员有效沟通
协调的能力。
√
7. 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知识,了解
护理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不断完善自我和推动专业发展
的能力。
√
8. 具备初步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阅读国内外专业文献能
力。
√
9. 具备一定的护理职业精神和护理人文素质。 √
四、学时分配
表 表 2 理论学时分配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
对应课
程目标
教学方法
第七章 循环系统的微细结构 2 1、2 启发式、互动式教学
第八章 循环系统的功能 8 1、2 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
3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
对应课
程目标
教学方法
第九章 循环系统疾病 8 1、2 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
第十章 作用于循环系统的药物 6 1、2 讲授式、启发式教学
第一章
循环系统疾病概述 1
2、3 讨论式教学、混合式教学
第二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
护理
1
2、3 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
第三章
心力衰竭
3
1、3、4、
5、6
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
第四章
心律失常
4
1、3、4、
5、6
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
第五章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1
1、3、4、
5、6
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
第六章
心脏瓣膜病
1
1、3、4、
5、6
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
第七章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性心脏病
4
1、3、4、
5、6
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
第八章
高血压
2
1、3、4、
5、6
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
第九章
心肌病和心肌炎
1
1、3、4、
5、6
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
第十章
心包疾病
1
1、3、4、
5、6
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
第十一
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
1
1、3、4、
5、6
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
第十二
章
主动脉和周围血管病
8
1、3、4、
5、6
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
表 表 3 实验/ 上机/ 见习 学时分配
序
号
项目 内容 与方法 实验类型
学
时
是否书写
实验报告
课程
目标
1
人体循环系
统实验
应用袖带法测量人体肱动脉的收缩压和
舒张压,并观察运动对人体血压和心率
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将听诊器置
于受试者心前区的胸壁上,直接听取心
音,分析正常心音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初步学习人体心电图描记的方法;辨认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并了解其生理意义。
综合性 4 否 1、2
2
心血管系统
疾病
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基本病理变化:脂纹
期、纤维斑块期、粥样斑块期、继发性
病变。高血压心脏、高血压脑出血、高
血压颗粒固缩肾。风湿性心内膜炎等大
体标本。观察高血压病肾、主动脉粥样
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湿性心肌
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数字化切片。
综合性 4 否 1、2
3
病例引导下
循环系统疾
病病人的床
心脏按压、人工呼吸、除颤、起搏器等
护理技。心脏各种介入治疗的相关护理
要点。
综合性 4 是 3
4
边模拟护理
4
常见循环系
统-心力衰
竭、心律失
常、心脏瓣
膜病病人的
护理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疾病
等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主要治疗手段
及护理措施。
综合性 4 是 2、3
5
常见循环系
统-稳定型
心绞痛、急
性冠状动脉
综合征、高
血压疾病病
人的护理
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高血压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主要治疗
手段及术前术后护理措施。
综合性 4 是 2、3
五、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主要知识点:
1.成人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心脏的结构、心脏的传导系统、血管、调节循环系
统的神经—体液。
2.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及护理:按病因分类、按病理解剖分类、按病理生理分类。
3.心血管疾病的护理评估:病史、身体评估、辅助检查。
教学基本要求:
1. 熟悉心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2.了解成人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心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难点:心脏的传导系统、血管、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体液。
课程思政元素:
1.正确掌握循环系统基础知识是疾病护理的前提和基础: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2.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发展的介绍,增强护理职业认知。
第二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主要知识点:
1.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概念、常见表现、常见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
2.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心源性水肿、胸痛、心悸、心源性晕厥。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护理评估、心源性晕厥的常见疾病;
2.熟悉心源性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心源性水肿的特点、心源性晕厥的临床表现;
3.了解各种胸痛的特点,心悸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心源性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5
难点:几种常见胸痛的特点比较。
课程思政元素:
1.女性心脏检查会暴露乳房注意保护隐私,男医生检查要有家属或女医务人员陪同:保护隐私
的伦理观念。
2.护理人员在进行体格检查时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让护理有温度。
第三章 心力衰竭
主要知识点:
1.心力衰竭的概述、流行病学特点、病因与诱因、发病机制 、分类、分期与分级。
2.慢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治疗原则、护理评估、护
理诊断、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健康指导。
3.急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特点、分类、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
治疗原则、健康指导。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和救治和心力衰竭的 NYHA 分级;
2.熟悉慢性、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治疗、护理;
3.了解心力衰竭的概念、诱因、发病机制、分期、分类、分级,辅助检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急性、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评估、诊断、措施以及急性心力衰竭
的救治。
难点:洋地黄中毒的临床表现和处理以及心力衰竭的实验室检查。
课程思政元素:
1.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分秒必争: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勤学乐学的职业品质。
2.当前临床对于心力衰竭护理的最新进展,强调学习最新前沿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章 心律失常
主要知识点:
1.心律失常的概念、分类,窦性心律的概念、房颤的病因、临床表现与治疗。
2.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房颤的心电图特点和护理措
施。
3.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治疗原则和相关护理措施。
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动过速、室颤、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的心电图特
点与护理措施。
5.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预激综合征的病因,心电图表现和治疗。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房颤的心电图特点和护
理措施;
2.熟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动过速、室颤、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的心电
图特点与护理措施;
3.了解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分类、发生机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动过速、室颤、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的护理
6
措施。
难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动过速、室颤、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的心电
图特点。
课程思政元素:
1.对于心律失常轻微的患者可以进行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告知学生可以通过学到的这些知识
科普其周围人群,让更多人远离疾病加重困扰。
第五章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主要知识点:
1.成人心脏骤停的病因、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处理、复苏后处理、预后。
2.小儿心脏骤停的病因、诊断、治疗要点、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心脏性猝死的预防。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心肺复苏的步骤、方法;
2.熟悉初级心肺复苏步骤、脑复苏的方法和高级心肺复苏的步骤,心肺复苏后的急救处理;
3.了解心脏骤停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级、高级心肺复苏步骤、脑复苏的方法。
难点: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以及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课程思政元素:
1.介绍我校几个英雄人物在面对心脏骤停患者如何实施抢救的,让让他们意识到救死扶伤的医
者精神。
2.同时宣扬我校对于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看的很重要,让医学生爱校。
第六章 心脏瓣膜病
主要知识点:
1.心脏瓣膜病的概念、二尖瓣狭窄的病因、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要
点、治疗要点、预后。
2.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因和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预后。
3.主动脉瓣狭窄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预
后。
4.主动脉关闭不全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预后。
5.心瓣膜病病人的护理诊断、潜在并发症、健康指导。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心脏瓣膜病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健康指导;
2.熟悉常见心脏瓣膜病的临床表现;
3.了解常见心脏瓣膜病的病因、病理生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常见心脏瓣膜病的临床表现。
难点:常见心脏瓣膜病的病因、病理生理、护理诊断及措施。
课程思政元素:
1.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科研探索精神。
7
2.国际交流与技术进步带来的新的诊治手段: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合作共赢的理念。
第七章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主要知识点:
1.动脉粥样硬化的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及病理生理、分期及分类、临床表现、辅助
检查、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2.冠心病的概念、分型、发病机制。
3.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治疗原则、护理措
施、健康指导、预后。
4.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危险分层
治疗原则、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健康指导、预后。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熟悉冠心病的概念、临床分型;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表现、急性发作的治疗;急性 ST 段抬高
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变化及定位、血清坏死标志物的意义、治疗;
3.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稳定性心绞痛的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和动脉粥样硬化的
病理变化、分期分类、临床表现、治疗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
因、危险分层、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变化及定位、血清坏死标志物的意义、治
疗。
难点: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课程思政元素:
1.国家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重视,现在支架已经非常便宜,向学生传达我国的强大。
2.讲解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中的作用,让学生爱自己的专业。
第八章 高血压
主要知识点:
1.原发性高血压的概念、分类、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危险分层、
治疗原则、常见护理诊断、健康指导。
2.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主要疾病。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原发性高血压的常见护理诊断、健康指导;
2.熟悉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危险分层、治疗原则;
3.了解原发性高血压的概念、分类、病因、发病机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
难点:高血压病人心血管危险分层、高血压治疗原则、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各类降压药物的作
用特点。
课程思政元素:
1.鼓励学生课后给自己周围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让医学生感觉到学一所用,学以致用。
2.让医学生业余时间去敬老院,给老年人测血压,了解测血压的具体标准。
8
第九章 心肌病和心肌炎
主要知识点:
1.心肌病的概念、分类、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健康指导。
2.扩张型心肌病及肥厚型心肌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
点。
3.病毒性心肌炎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护理评估、护理
诊断、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健康指导。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病毒性心肌炎及心肌病病人的护理评估要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熟悉心肌病的临床表现、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要点;
3.了解心肌病的概念、分类;扩张型及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病机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病毒性心肌炎及心肌病病人的护理评估要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难点:心肌病的临床表现、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要点。
课程思政元素:
1.诊断方法的不断进步:激发医学生科研探索精神。
2.女性心脏检查会暴露乳房注意保护隐私,男医生检查要有家属或女医务人员陪同:保护隐私
的伦理观念。
第十章 心包疾病
主要知识点:
1.急性心包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
2.心包积液及心脏压塞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3.缩窄性心包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
4.心包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健康指导。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心包疾病病人常见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熟悉急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常规;
3.了解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常规。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心包疾病病人常见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难点:心包穿刺术的护理配合、心脏压塞的临床特征。
课程思政元素:
1.诊断方法的不断进步:激发医学生科研探索精神。
2.女性心脏检查会暴露乳房注意保护隐私,男医生检查要有家属或女医务人员陪同:保护隐私
的伦理观念。
第十一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主要知识点:
1.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教学基本要求:
9
1.掌握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熟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
3.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机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
难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课程思政元素:
1.通过对《天使的心》和《瓣膜置换术--先进的仪器也替代不了一个冷静的医生》两则故事的
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临床疾病的认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动脑
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对专业内容的理解,与专业内容的融合点主要表现在。
第十二章 主动脉和周围血管病
主要知识点:
1.主动脉夹层的分类、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评
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2.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与病理解剖、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评
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4.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
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5.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下肢静脉曲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2.熟悉下肢静脉曲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用检查方法;
3.了解下肢静脉曲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诱因与治疗进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下肢静脉曲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难点:下肢静脉曲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用检查方法。
课程思政元素:
1.在科学研究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
顶点。所以,为了能够看到更辽阔壮美的风景,我还要多加努力。鼓励学生好好学习。
实验二:心血管系统疾病
内容提要:
1.大体:动脉粥样硬化基本病理变化:脂纹期、纤维斑块期、粥样斑块期、继发性病变。高血
压心脏、高血压脑出血、高血压颗粒固缩肾。风湿性心内膜炎。
2.切片:高血压病肾、主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湿性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3. 临床病例讨论。雨课堂随堂测试大体标本与数字化切片照片。
教学基本要求:
10
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基本病理变化:脂纹期、纤维斑块期、粥样斑块期、继发性病变。高血压
心脏、高血压脑出血、高血压颗粒固缩肾。风湿性心内膜炎等大体标本的特点及高血压病肾、
主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湿性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镜下特点。
2.熟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风湿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病理联系;
3.了解心瓣膜病,主动脉动脉瘤的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课程思政元素:
通过心瓣膜病引起各房室的继发改变,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及推理能力。
实验三:病例引导下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床边模拟护理
内容提要:
1.心脏按压、人工呼吸、除颤、起搏器等护理技。
2.心脏各种介入治疗的相关护理要点。
教学基本要求:
1. 设计一个循环系统的病例,以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相关护理技术为主,包括心脏按压、人工
呼吸、除颤、起搏器等;
2. 心脏各种介入治疗的相关护理要点。
课程思政元素:
1.国家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重视,现在支架已经非常便宜,向学生传达我国的强大。
2.讲解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中的作用,让学生爱自己的专业。
见习一:常见循环系统- -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病人的护理
内容提要:
1.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疾病等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主要治疗手段及护理措施。
教学基本要求:
1.运用所学知识对常见的循环系统病人进行评估、观察主要的临床表现,寻找相关护理问题;
2.初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对病人进行初步的健康指导。
课程思政元素:
1.让学生学会临床健康教育,同时给患者进行准确的健康教育,提升医学生的大爱精神。
2.鼓励学生课后给自己周围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让医学生感觉到学一所用,学以致用。
见习二:常见循环系统- - 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血压疾病病人的护
理
内容提要:
1.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血压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主要治疗手段及术前术
后护理措施。
教学基本要求:
1.运用所学知识对常见的循环系统病人进行评估、观察主要的临床表现,寻找术前术后相关护
理问题;
2.初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对病人进行初步的健康指导。
课程思政元素:
11
1.让学生学会临床健康教育,同时给患者进行准确的健康教育,提升医学生的大爱精神。
2.鼓励学生课后给自己周围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让医学生感觉到学一所用,学以致用。
七、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终结性考核由日常考勤、
平时考核、期中考核、期末考试组成。其中平时考核包括见习课结合真实患者进行问诊、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课堂表现。日常考勤、平时考核、期中考核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40%;期末
考试占总成绩的 60%。
(二)成绩构成
课程总成绩=日常考勤(5%)+平时考核(15%)+期中考核(20%)+期末考核(60%)。
执笔人:姜兆权
审核人:崔慧霞
制订时间:2021 年 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