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研究》课程考核实施方案
一、课程性质和简介
随着全球护理新概念的建立,现代护理模式迅速发展,形成了独立的护理理论体系,护理学范畴正在扩大。因此,积极开展基础、临床、社区、教学、管理的护理科学研究,以形成和完善具有精确方法的新知识,作为护理学科发展的导向。
《护理研究》是一门护理专业考查课,它从护理科研的基本步骤入手,着重介绍了护理科研设计、护理科研方法、护理科研论文写作、护理科研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以及一些基本的统计学知识和技能。本课程有利于强化护生的科研意识,培养学生开展护理科研和应用科研的能力。
二、考核形式、内容及要求
考核形式为形成性考核。
目的:有效监控教学过程,使学生初步具备护理科研能力,促进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说明如下:
第一次形成性考核内容:阶段性学习测验,当堂测验,检验学生对护理科研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二次形成性考核内容:专题讨论,学生还没有接触临床,缺乏感性认识,举出具体的护理工作中实际例子请学生讨论(小组形式)科研设计的过程等。
第三次形成性考核内容:撰写论文(综述),每人自选题目撰写一篇约2000字综述。
第四次形成性考核内容:书写开题报告,组成科研小组(每组5-7人),每组提出一个研究课题,围绕这一选题,每小组完成一篇开题报告,由小组代表在实践课上宣讲(做成PPT)。
三、考核时间与进度
形成性考核时间与进度
1、阶段性学习测验。一般安排在第7周左右。
2、专题讨论。一般安排在第13周左右。
3、撰写论文(综述)。上交时间第16周左右。
4、书写开题报告。上交时间第16周左右。
四、考核成绩评定标准及比例
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成绩满分为100分,各项任务的考核比例为:
(一)阶段性学习测验占本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的30%。
(二)专题讨论占本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
(三)撰写论文占本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的30%。
(四)书写开题报告占本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
五、主讲教师职责及要求
(一)按本课程实施细则的要求布置形成性考核任务,并收回学生完成形成性考核任务的相关材料。
(二)按时评阅学生完成形成性考核任务的相关材料,要有批语、批注和成绩评定,教研室主任签字后及时反馈学生。
(三)组织阶段性学习测验和专题讨论,指导学生做好学习记录。
(四)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答疑、讨论。
(五)如发现抄袭、代作、复制等非学生本人独立完成的现象,学生的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按0分、违纪处理。
(六)填写《形成性考核学生成绩记录表》,签字认定后,成绩交教务管理部门。
(七)学期末对形成性考核情况进行总结,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及时反馈教务或学生管理部门。
六、成绩记载与管理
本课程的综合成绩按以下方法记载:
(一)形成性考核成绩由主讲教师评定。要客观、公正、准确。成绩一经评定,不得随意改动。
(二)各种形成性考核的成绩均按百分制记录。
(三)学生的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的计算方法为:
X=∑(xi×λi)
X——学生课程形成性考核的成绩
xi——第i项形成性考核任务的成绩
λi——第i项任务的考核成绩占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的百分比。
(四)学生必须完成课程规定的教学实践活动(必做实验),成绩及格,方可参加终结性考试。
(五)课程总成绩和终结性考核成绩均60分及以上为合格。
(六)终结性考核不及格(按百分制计算60及格)按该门课程总成绩不及格认定。课程考核总成绩不及格,只参加终结性考核补考,原形成性考核成绩有效。留降级学生重修的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重新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