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考试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适用专业:护理学(高中本)
教学时数:总学时:162(理论:74学时,实践:88学时)
课程学分:9学分
开课学期:第三、四学期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教材:《基础护理学》,李小寒、尚少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2017年6月出版
参考书目:
《健康评估》,孙玉梅、张立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2017年7月出版
《生理学》,王庭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版,2018年9月出版
《病理生理学》,王建枝、钱睿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版,2018年7月出版
《药理学》,杨宝峰、陈建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版,2018年7月出版
《医学免疫学》,曹雪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2018年7月出版
一、考核目标
学生通过《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学习,掌握从事护理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满足病人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基本需要,履行护理人员的角色和功能。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能够认识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为临床各专科护理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考核要点
单元 |
细目 |
要点 |
二、环境 |
1.环境与健康 |
(1)环境概述 |
(2)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
(3)护理与环境的关系 |
2.医院环境 |
(1)医院环境的特点及分类 |
(2)医院环境的调控 |
三、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
1.医院感染 |
(1)医院感染的概念与分类 |
(2)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 |
(3)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
(4)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2.清洁、消毒、灭菌 |
(1)消毒灭菌的方法 |
(2)医院清洁、消毒、灭菌工作 |
3.手卫生 |
(1)概述 |
(2)洗手 |
(3)卫生手消毒 |
(4)外科手消毒 |
4.无菌技术 |
(1)概述 |
(2)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
5.隔离技术 |
(1)概述 |
(2)隔离种类及措施 |
(3)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
四、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
1.病人入院的护理 |
(1)入院程序 |
(2)病人进入病区后的初步护理 |
(3)病人床单位的准备 |
(4)分级护理 |
2.病人卧位 |
(1)舒适卧位的基本要求 |
(2)卧位的分类 |
(3)常用卧位 |
(4)变换卧位法 |
3.运送病人法 |
(1)轮椅运送法 |
(2)平车运送法 |
4.病人出院的护理 |
(1)病人出院前的护理 |
(2)病人出院当日的护理 |
5.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
(1)常用的力学原理 |
(2)人体力学运用原则 |
五、病人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 |
1.病人的安全 |
(1)影响病人安全的因素 |
(2)病人安全需要的评估 |
(3)医院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 |
(4)保护病人安全的措施 |
2.护士的职业防护 |
(1)职业防护的相关概念及意义 |
(2)职业暴露的有害因素 |
(3)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 |
(4)常见护理职业暴露及预防措施 |
六、病人的清洁卫生 |
1.口腔护理 |
(1)评估 |
(2)口腔的清洁护理 |
2.头发护理 |
(1)评估 |
(2)头发的清洁护理 |
3.皮肤护理 |
(1)评估 |
(2)皮肤的清洁护理 |
(3)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
4.会阴护理 |
(1)评估 |
(2)会阴部的清洁护理 |
5.晨晚间护理 |
(1)晨间护理 |
(2)晚间合理 |
七、休息与活动 |
1.休息与睡眠 |
(1)休息 |
(2)睡眠 |
2.活动 |
(1)活动受限的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 |
(2)病人活动的评估 |
(3)协助病人活动 |
八、医疗与护理文件 |
1.医疗与护理文件的记录和管理 |
(1)医疗与护理文件的记录 |
(2)医疗与护理文件的管理 |
2.医疗与护理文件的书写 |
(1)体温单 |
(2)医嘱单 |
(3)出入液量记录单 |
(4)特别护理记录单 |
(5)病区交班报告 |
(6)护理病历 |
九、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
1.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
(1)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
(2)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
(3)体温的测量 |
2.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
(1)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 |
(2)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
(3)脉搏的测量 |
3.血压的评估与护理 |
(1)正常血压及生理变化 |
(2)异常血压的评估及护理 |
(3)血压的测量 |
4.呼吸的评估与护理 |
(1)正常呼吸及生理变化 |
(2)异常呼吸的评估及护理 |
(3)呼吸的测量 |
(4)促进呼吸功能的护理技术 |
十、冷、热疗法 |
1.概述 |
(1)冷、热疗法的概念 |
(2)冷、热疗法的效应 |
(3)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 |
2.冷、热疗法的应用 |
(1)冷疗法 |
(2)热疗法 |
十一、饮食与营养 |
1.概述 |
(1)人体对营养的需要 |
(2)饮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
(3)饮食、营养与疾病痊愈的关系 |
2.营养状况的评估 |
(1)影响因素的评估 |
(2)饮食营养的评估 |
3.医院饮食 |
(1)基本饮食 |
(2)治疗饮食 |
(3)试验饮食 |
4.一般饮食护理 |
(1)病区的饮食管理 |
(2)病人的饮食护理 |
5.特殊饮食护理 |
(1)胃肠内营养 |
(2)胃肠外营养 |
十二、排泄 |
1.排尿护理 |
(1)与排尿有关的解剖与生理 |
(2)排尿的评估 |
(3)排尿异常的护理 |
(4)与排尿有关的护理技术 |
2.排便护理 |
(1)与排便有关的解剖与生理 |
(2)排便的评估 |
(3)排便异常的护理 |
(4)与排便有关的护理技术 |
十三、给药 |
1.给药的基本知识 |
(1)药物的种类、领取和保管 |
(2)给药的原则 |
(3)给药的途径 |
(4)给药的次数与时间 |
(5)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
2.口服给药法 |
(1)口服给药法 |
3.注射给药法 |
(1)注射原则 |
(2)注射前准备 |
(3)常用注射法 |
4.雾化吸入法 |
(1)超声波雾化吸入法 |
(2)氧气雾化吸入法 |
(3)手压式雾化器雾化吸入法 |
5.药物过敏试验法 |
(1)青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
(2)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试验法 |
(3)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及脱敏注射法 |
(4)普鲁卡因过敏试验 |
(5)碘剂过敏试验 |
(6)链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
6.局部给药 |
(1)滴药法 |
(2)插入法 |
(3)皮肤给药法 |
(4)舌下用药 |
十四、静脉输液与输血 |
1.静脉输液 |
(1)静脉输液的原理及目的 |
(2)静脉输液的常用溶液及作用 |
(3)常用输液部位 |
(4)常用静脉输液法 |
(5)输液速度及时间的计算 |
(6)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 |
(7)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
(8)输液微粒污染 |
(9)输液泵的应用 |
2.静脉输血 |
(1)静脉输血的目的及原则 |
(2)血液制品的种类 |
(3)静脉输血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
(4)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 |
(5)静脉输血的方法 |
(6)自体输血和成分输血 |
(7)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 |
(8)输血反应和意外的监测与报告 |
十五、标本采集 |
1.概述 |
(1)标本采集的意义 |
(2)标本采集的原则 |
2.各种标本采集 |
(1)血液标本的采集 |
(2)尿液标本的采集 |
(3)粪便标本的采集 |
(4)痰液标本的采集 |
(5)咽拭子标本的采集 |
十六、疼痛病人的护理 |
1.疼痛概述 |
(1)疼痛的概念 |
(2)疼痛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
(3)疼痛的分类 |
(4)疼痛对个体的影响 |
2.影响疼痛的因素 |
(1)内在因素 |
(2)外在因素 |
3.疼痛的护理 |
(1)疼痛的护理流程 |
(2)疼痛的护理评估 |
(3)疼痛的护理措施 |
十七、病区观察及危重病人的管理 |
1.病情观察 |
(1)病情观察的概念及意义 |
(2)护士应具备的条件 |
(3)病情观察的方法 |
(4)病情观察的内容 |
2.危重症病人的管理 |
(1)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与抢救设备管理 |
(2)危重症病人的护理 |
3.常用急救技术 |
(1)心肺复苏技术 |
(2)洗胃法 |
(3)人工呼吸器 |
十八、临终护理 |
1.临终关怀 |
(1)临终关怀的概念和意义 |
(2)临终关怀的发展 |
(3)临终关怀的研究内容 |
(4)临终关怀的理念和组织形式 |
(5)临终关怀机构的基本服务项目 |
2.濒死与死亡 |
(1)濒死与死亡的定义 |
(2)死亡的标准 |
(3)死亡过程的分期 |
3.临终病人及家属的护理 |
(1)临终病人的生理评估及护理 |
(2)临终病人的心理评估及护理 |
(3)临终病人家属的护理 |
4.死亡后的护理 |
(1)尸体护理 |
(2)丧亲者的护理 |
三、考试形式、内容、比重
第三学期:
(一)日常考勤:占总成绩10%。采取随堂点名、提问、班长统计等方式。包括课堂出勤、纪律、表现三个方面。
(二)平时考核:占总成绩60%。由实验考核、课后作业、期中测试三部分成绩组成,按百分记。
1、实验考核占40%。1-2次实验操作。
2、课后作业占20%。留2-3次作业。
3、期中测试占40%。采取一次性集中闭卷笔试形式。题型客观试题,题量100道题。
(三)期末考试:占总成绩30%。利用雨课堂教学软件,采取一次性集中闭卷线上答题形式。题型客观试题,题量100道题。
第四学期:
(一)日常考勤:占总成绩5%。采取随堂点名、提问、班长统计等方式。包括课堂出勤、纪律、表现三个方面。
(二)平时考核:占总成绩20%。由实验考核、课后作业两部分成绩组成,按百分记。
1、实验考核占80%。1-2项实验操作。
2、课后作业占20%。留2-3次作业。
(三)期中考核:占总成绩15%。采取一次性集中闭卷笔试形式。题型客观试题,题量100道题。
(四)期末考试:占总成绩60%。考试题型、题量、分值;考核认知层次为记忆性占30%,理解性占40%,应用性占30%。
试卷构成 |
认识层次 |
题型 |
总分值 |
试题数量 |
每题分值 |
记忆性 |
理解性 |
应用性 |
选择题(单) |
20 |
20 |
1 |
30% |
40% |
30% |
名词解释 |
10 |
5 |
2 |
问答题 |
40 |
8 |
5 |
综合题 |
30 |
3 |
10 |
四、考核时间
第三学期:
(一)日常考勤:随堂检查或随机抽查。
(二)平时考核:实验考核:最后一次实验课集中考核,每人1-2项操作项目。
课后作业:每4周利用雨课堂布置课后作业。
期中考核:第10教学周结束后利用休息日进行。时间1小时。
(三)期末考核:由教研室组织完成。
第四学期:
(一)日常考勤:随堂检查或随机抽查。
(二)平时考核:实验考核:最后一次实验课集中考核,每人2项操作项目。
课后作业:每4周利用雨课堂布置课后作业。
(三)期中考核:第10教学周结束后利用休息日进行。时间1小时。
(四)期末考核:按学校期末考试时间总体编排在假前2周内完成。
五、成绩评定方式
第三学期:
(一)课程总成绩=日常考勤(10%)+平时考核(60%)+期末考核(30%)。
(二)总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为合格。不合格者需参加补考。
第四学期:
(一)课程总成绩=日常考勤(5%)+平时考核(20%)+期中考核(15%)+期末考核(60%)。
(二)期末考试成绩和课程总成绩均达到60分及以上为合格。
(三)期末考试不合格或总成绩不合格均按该门课程不合格认定,需参加期末补考。补考后仍不合格者需重修该课程后参加重修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