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教研室 基础护理学教研室 考核方案 正文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考试大纲

信息来源: 时间:22-04-29 12:27点击数:

打印】【关闭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考试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适用专业:护理学(高中本)

教学时数:总学时:70学时(理论:46学时,实践:24学时)

课程学分:4学分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教材: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王爱梅,李晓明主编,科学出版社,2015.4

《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徐锦江、梁春光主编,科学出版社,2015.5

参考书目:《内科护理学》,尤黎明、吴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2017.6

《外科护理学》,李乐之、陆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2017.6


一、考核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呼吸系统的解剖、组胚、生理等相关知识以及常见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护理等知识;熟悉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各种疾病的病理改变;熟练操作呼吸系统常见的护理操作技能,如腹式呼吸、缩唇呼气、叩背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对呼吸系统疾病病人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初步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在护理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效沟通,有意识地培养护理职业精神和人文情怀。

二、考核要点

单元

细目

要点

呼吸系统的结构(解剖学)

1.

1)鼻腔:外侧壁、易出血(Little)区,嗅区

2)鼻旁窦的位置及开口

2.

1)喉软骨及其连结

2)喉腔的分部

3.气管与支气管

1)气管的位置和毗邻

2)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

4.

肺的位置、形态和分叶,肺门,肺根

5.胸膜

胸膜的分部,肋膈隐窝

6.纵隔

纵隔的概念、分部和内容物

呼吸系统的结构(组织学)

1.气管

1)气管壁的一般结构

2)黏膜层上皮的细胞类型、结构和功能

2.

1)肺小叶的概念

2)肺导气部的组成和结构变化规律

3)肺呼吸部的组成及主要特点

4)肺泡的结构

5)气血屏障的组成与功能

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

1.肺通气和肺换气

1)呼吸的概念与意义。呼吸的三个环节

2)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

3)肺通气功能的评价指标

4)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

2)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特征

3)血氧容量、血氧含量与血氧饱和度的概念

4)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3.呼吸运动的调节

1)呼吸中枢

2)化学感受器的分类及作用

3O2 CO2 H+    对呼吸的调节

4)肺牵张反射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呼吸系统疾病(病理学)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和病理联系

2)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和病理联系

3)支气管扩张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和病理联系

4)肺气肿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类型、病理变化、临床和病理联系

2.慢性肺源性心脏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病理变化

3)临床病理联系

3.肺炎

1)大叶性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并发症

2)小叶性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并发症、临床病理联系

3)病毒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的传播和症状特点、主要病理变化

4.肺结核病

1)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基本病变的转化规律

2)原发性肺结核病

3)继发性肺结核病类型和特点

4)肺结核病血源播散所致的病变类型和特点

5)肺外器官结核病的类型和特点

5.肺硅沉着病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病理变化

3)硅肺分期及病变特征

4)并发症

6.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1)鼻咽癌的病因、病理改变、扩散途径、临床病理联系

2)肺癌的病因、组织发生、病理改变、组织学类型、扩散途径、临床病理联系

呼吸系统疾病(病生学)——呼吸衰竭

1.概述

呼吸衰竭的概念、分类

2.病因和发病机制

1)肺通气功能障碍

2)肺换气功能障碍

3.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ARDSCOPD导致呼吸衰竭的机制

4.功能与代谢改变

1)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2)肺源性心脏病

3)肺性脑病

5.防治原则

氧疗原则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1.分类

1平喘药的分类和代表药,支气管扩张药的分类和代表药

2)镇咳药的分类和代表药

2.重点的代表药

1糖皮质激素的平喘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平喘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呼吸系统疾病概述

1.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及评估

1)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

2)呼吸系统病人的护理评估

2.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的护理

1)咳嗽与咳痰

2)肺源性呼吸困难

3)咯血

4)胸痛

急性呼吸道感染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概述、病因、机制、临床表现、检查、治疗、护理评估、诊断、措施及健康指导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概述、病因、机制、临床表现、检查、治疗、护理评估、诊断、措施及健康指导

肺部感染性疾病

1.肺炎概述

肺炎概述、流行病学特点、病因与分类、诊断要点、治疗原则、护理评估、诊断、措施、健康指导

2.肺炎球菌肺炎

肺炎球菌肺炎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治疗原则、预后

3.葡萄球菌肺炎

葡萄球菌肺炎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治疗原则、预后

4.其他肺炎

1)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肺炎

2)肺炎支原体肺炎

3)肺炎衣原体肺炎

4)病毒性肺炎

5)真菌性肺炎

5.肺脓肿

概述、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治疗原则、护理诊断、措施、健康指导、预后

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

概述、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治疗原则、护理评估、诊断、措施、健康指导、预后

肺结核

肺结核

概述、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治疗原则、护理评估、诊断、措施、健康指导、预后

支气管哮喘

1.成人支气管哮喘

概述、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治疗原则、护理评估、诊断、措施、健康指导、预后

2.儿童支气管哮喘

概述、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治疗原则、护理评估、诊断、措施、健康知道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1.慢性支气管炎

概述、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治疗原则、护理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概述、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治疗原则、护理评估、诊断、措施、评价及健康指导

肺动脉高压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肺动脉高压的分类

肺动脉高压的概念、分类

2.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概述、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3.肺源性心脏病

概述、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治疗原则、护理评估、诊断、措施、健康指导

肺血栓栓塞症

肺血栓栓塞症

概述、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治疗原则、护理评估、诊断、措施、健康指导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肺癌的病因、病理生理与分类、临床分期、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原则、护理评估、诊断、措施、健康指导

胸部损伤性疾病

1.概述

胸部的解剖生理、胸部损伤的病因与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

2.肋骨骨折

病因、病理生理与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

胸腔疾病

1.胸腔积液

胸腔内液体循环机制、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2.血胸

病因、病理生理与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

3.气胸

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评估、诊断要点、措施、健康指导

4.脓胸

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评估、诊断要点、措施、健康指导

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呼吸衰竭

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评估、诊断、措施、健康指导

机械通气

1.有创机械通气

概念、原理、适应证和禁忌证、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实施、撤离、护理措施

2.无创机械通气

概述、适应证和禁忌证、无创机械通气的实施、撤离、护理措施

三、考试形式、内容、比重

(一)日常考勤:占总成绩5%。采取随堂点名、提问、班长统计等方式。包括课堂出勤、纪律、表现三个方面。

(二)平时考核:占总成绩20%。由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见习病历三部分成绩组成,按百分记。

1、课堂表现,40%,主要考核学生呼吸技能掌握情况、临床情景模拟床边护理准备及表现情况;

2.情景模拟护理报告,30%

3.见习病历报告,30%,分呼吸内科、外科各1份,取平均值;

(三)期中考核:占总成绩15%。利用雨课堂教学软件,采取一(或多)次性集中闭卷笔试形式。题型客观试题,题量100道题。

(四)期末考试:占总成绩60%。考试题型、题量、分值;考核认知层次为记忆性占30%,理解性占40%,应用性占30%

试卷构成

认识层次

题型

总分值

试题数量

每题分值

记忆性

理解性

应用性

选择题(单)

20

20

1

30%

40%

30%

名词解释

10

5

2

问答题

40

8

5

综合题

30

3

10

四、考核时间

(一)日常考勤:随堂检查或随机抽查。

(二)平时考核:根据课程安排进度进行。

(三)期中考核:第10教学周结束后利用休息日进行。时间1小时。

(四)期末考核:按学校期末考试时间总体编排在假前2周内完成。

五、成绩评定方式

(一)课程总成绩=日常考勤(5%+平时考核(20%+期中考核(15%+期末考核(60%)。

(二)期末考试成绩和课程总成绩均达到60分及以上为合格。

(三)期末考试不合格或总成绩不合格均按该门课程不合格认定,需参加期末补考。补考后仍不合格者需重修该课程后参加重修考试。